图片名称

健康科普

Health science

中药小知识丨喝中药时为何不能随意加糖调味?


       问:喝中药时为何不能随意加糖调味?
       因为糖也是一味中药!
       早在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小建中汤里,就有“饴糖”这味中药。

       据考证,饴糖是以淀粉质的粮食谷物(糯米、小麦、玉米等)为原料,经发酵糖化而成的食品,味甘,性微温,入脾经,能够补虚乏、养脾胃。

       小建中汤以饴糖为君药,用来补中益气,顾护中焦脾胃。所以,从传统中医药理论来看,糖一直都是一味药,在组方配伍里加糖,不是为了调味,而是为了功效配伍。

       中医在诊病用药时是辩证论治的,将疾病分寒、热、虚、实证,热病用凉药,寒病用热药。

       白糖性凉,可以去“火”;红糖性暖,可以祛寒。民间流传的药方中,用白糖煮茶水用以祛火;用红糖煮生姜、葱头水用以祛寒、治感冒等等。

       有些药物虽苦,但苦味起着一定药理作用。

       苦味可以刺激消化道腺体分泌,如果嫌药味苦而加糖后饮服,这种作用就减少或消失,药效也受到了影响。例如瓜蒂散是一种苦味催吐剂,以苦味刺激舌头上的味觉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呕吐,如果加糖服用就有可能使药物失去药效。

       所以,大家不妨在医生开方时,询问一下能否加糖,加什么糖。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