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名称

医院知识库

knowledge base

青葙


中药名:青葙子(药用部位:种子)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无毛。茎有分枝,绿色或红色,具条纹。叶片矩圆披针形至披针状条形。绿色,常可见带红色,顶端具小芒尖。花多数,密生,在茎端或枝端成单一、无分枝的塔状或圆柱状穗状花序;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起初为白色顶端带红色,或全部粉红色,后渐变白色,顶端渐尖。胞果卵形。种子肾形,直径约1.5米。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生长于平原、田边、丘陵、山坡。
资源分布:明光各地广泛分布,有时成大片,可形成大量药材资源。部分乡镇有收购。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或摘取果穗,晒干,收集种子,除去杂质。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圆形,少数呈圆肾形,直径11.5毫米。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中间微隆起,侧边微凹处有种脐。种皮薄而脆。气微,味淡。
功效主治:苦,微寒。清肝泻火,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目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注评:1.《神农本草经》将青葙子列为下品药。2.《证类本草》等载有“滁州青葙子”,明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 青葙子“[道地]滁州”。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