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名称

医院知识库

knowledge base

威灵仙


中药名:威灵仙(药用部位:根和根茎)
当地习称:黑茜。
植物形态:木质藤本。干后变黑。茎、小枝近无毛。1回羽状复叶有5枚小叶,有时3枚或7枚小叶;小叶片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全缘,两面近无毛,或疏生短柔毛。常为圆锥状聚伞花序,多花,腋生或顶生;萼片45,开展,白色,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顶端常凸尖,外面边缘密生茸毛或中间有短柔毛,雄蕊无毛。瘦果扁,37个,卵形至宽椭圆形,有柔毛。花期69月,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生长于山坡、山谷、灌丛中或沟边、路旁草丛中。
资源分布:明光各丘陵、岗地均有分布,20世纪收购量较大,目前蕴藏量锐减。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药材性状:根茎呈柱状,长1.510厘米,直径0.31.5厘米;表面淡棕黄色;顶端残留茎基;质较坚韧,断面纤维性;下侧着生多数细根。根呈细长圆柱形,稍弯曲,长715厘米,直径0.10.3厘米;表面黑褐色,有细纵纹,有的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木部;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较广,木部淡黄色,略呈方形,皮部与木部间常有裂隙。气微,味淡。
功效主治:辛、咸,温。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鱼骨鲠喉。
注评:1. 本种为《中国药典》中威灵仙的基原之一,另外两种基原是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和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2. 宋《本草图经》《开宝本草》《证类本草》及明陈嘉谟《本草蒙筌》均记载威灵仙以“不闻水声者良”,对优质威灵仙的生境进行了描述。3. 1963年版《中国药典》在威灵仙项下记载“:产于安徽、浙江、江苏等地。”4. 卢赣鹏《500 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威灵仙主产于安徽滁县、蚌埠,浙江温州……”(1999年)5. 1999年的《中华本草》:威灵仙“分布于陕西南部、江苏南部、安徽淮河以南”。6. 彭成《中华道地药材》在威灵仙项下记载,威灵仙“主产于浙江淳安、遂昌、安吉、温州,安徽黄山、广德、滁州等”,当指基原为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的威灵仙药材。7.《安徽植物志》威灵仙项下述:威灵仙“产淮河以南各县”。8. 明光还广泛分布一种太行铁线莲Clematis kirilowii Maxim.,其植物形态与威灵仙很类似,主要区别:太行铁线莲12回羽状复叶,有511枚小叶或更多,叶革质,小叶先端钝、锐尖、凸尖或微凹;威灵仙为1回羽状复叶,有5枚小叶,纸质,小叶先端多渐尖。9. 王德群《神农本草经图考》考证认为,威灵仙就是《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的“蔓椒”。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