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名称

医院知识库

knowledge base

地耳草


中药名:名田基黄(药用部位:全草)
植物形态:多年生小草本。茎单一或簇生。叶无柄,叶片通常卵形或卵状三角形至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近锐尖至圆形,基部心形抱茎至截形,边缘全缘,全面散布透明腺点。花序具一至多花,二歧状或呈单歧状。花瓣淡黄色至橙黄色,无腺点,宿存。蒴果短圆柱形至圆球形,无腺条纹。花期36月,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生长于田边、沟边、草地以及荒地。
资源分布:明光老嘉山、石门山等丘陵有少量分布,几无收购历史。
采收加工:春夏二季开花时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全草长1040厘米。根须状,黄褐色。茎单一或基部分枝,光滑,具4 棱,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完整叶片卵形或卵圆形,全缘,具细小透明腺点,基出脉35 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橙黄色。气无,味微苦。以色黄绿、带花者为佳。
功效主治:甘、苦,凉。清热利湿,解毒,散瘀消肿。用于湿热黄疸,泄泻,痢疾,肠痈,痈疖肿毒,乳蛾,口疮,目赤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