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
发布时间:
2023-08-08
中药名:桃仁(药用部位:种子)、桃枝(药用部位:枝条)、 桃胶(药用部位:树脂)
当地习称:毛桃。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树皮暗红褐色,老时粗糙呈鳞片状;小枝细长,无毛,有光泽,绿色,向阳处转变成红色,具大量小皮孔。叶片长圆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花单生,先于叶开放;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萼筒钟形;萼片卵形至长圆形,外被短柔毛;花瓣粉红色,罕为白色;雄蕊20~30;子房被短柔毛。果实卵形、宽椭圆形或扁圆形,变化较大,淡绿白色至橙黄色,外面密被短柔毛,稀无毛;核大,椭圆形或近圆形,表面具纵横沟纹和孔穴;种仁味苦,稀味甜。花期3—4月,果期通常为8—9月。
生长环境:生长于田边、路旁、山坡、山谷沟底、荒野疏林、灌丛内,房前屋后也多栽培。
资源分布:明光南部丘陵有野生分布,各地均广泛栽培。野生毛桃可形成少量桃仁药材资源及大量的桃胶、桃枝药材资源。
采收加工:桃仁 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桃枝 夏季采收,切段,晒干。桃胶 初夏至霜降之间采收,随采随用。
药材性状:桃仁 呈扁长卵形,长 1.2~1.8 厘米,宽0.8~1.2 厘米,厚 0.2~0.4 厘米。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一端尖,中部膨大;另一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种皮薄,子叶2,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桃枝 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2~1厘米,表面红褐色,较光滑,有类白色点状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木部占大部分,髓部白色。气微,味微苦、涩。桃胶 呈不规则块状、泪滴状等,大小不一,表面淡黄色、黄棕色、角质样,半透明。质韧软,干透则较硬,断面有光泽。气微,加水显黏性。
功效主治:桃仁 苦、甘,平。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打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桃枝 苦,平。活血通络,解毒杀虫。用于心腹刺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癣。桃胶 苦,平。和血,通淋,止痢。用于血瘕,石淋,膏淋,痢疾,腹痛,消渴。
注评:1. 桃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桃核仁,被列为下品药,“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2. 明光市桃的栽培品种特别多,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较大面积的桃园,特别是涧溪、石坝、三界等镇。所产的桃也非常有名,产量巨大,但绝大部分栽培品种的桃是产不出桃仁药材的。只有野生的毛桃及少数选育程度不高的桃才能产出桃仁,在药材上习称“家桃仁”。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