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名称

医院知识库

knowledge base

苦参


中药名:苦参(药用部位:根)
植物形态:落叶亚灌木。茎具纹棱,幼时被疏柔毛,后无毛。羽状复叶;小叶612对。总状花序顶生;花梗纤细;苞片线形;花萼钟状,明显歪斜,被短柔毛;花冠比花萼长1倍,白色或淡黄白色,旗瓣倒卵状匙形;子房近无柄,被淡黄白色柔毛。荚果呈不明显串珠状,稍四棱形,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有种子15粒;种子长卵形,稍压扁,深红褐色或紫褐色。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生长于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或田野附近。
资源分布:明光各丘陵、岗地均常见分布,可形成丰富的药材资源,有收购的历史。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药材性状: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厘米,直径16.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 毫米;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气微,味极苦。
功效主治:苦,寒。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注评:《神农本草经》将本品列为中品。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