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鹳草
发布时间:
2023-08-09
中药名:老鹳草(药用部位: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根纤细,茎密被倒向短柔毛。基生叶早枯,茎生叶互生或最上部对生;托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外被短柔毛;茎下部叶具长柄,被倒向短柔毛;叶片圆肾形,基部心形,掌状5~7裂,裂近基部。花序腋生和顶生,长于叶,被倒生短柔毛和开展的长腺毛,每总花梗具2花,顶生总花梗常数个集生,花序呈伞状;等于或稍短于花;苞片钻状;萼片长卵形或近椭圆形;花瓣淡紫红色,倒卵形,稍长于萼。蒴果被短糙毛,果瓣由喙上部先裂向下卷曲。花期4—7月,果期5—9月。
生长环境:生长于平原、丘陵、岗地荒坡杂草丛中。
资源分布:明光各地均可见分布,可形成丰富的药材资源。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果实近成熟时采割,捆成把,晒干。
药材性状:茎较细,略短。叶片掌状5~7深裂,裂片条形,每裂片又有3~5深裂。果实球形,长0.3~0.5厘米。花柱长1~1.5厘米,有的5裂向上卷曲成伞形。
功效主治:辛、苦,平。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筋骨酸痛,泄泻痢疾。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