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
发布时间:
2023-08-10
中药名:紫花地丁(药用部位:全草)
当地习称:小狗咬。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垂直,节密生,淡褐色。基生叶莲座状;上部者较大,圆形、狭卵状披针形,两面无毛或被细毛;托叶膜质。花紫堇色或淡紫色,稀白色或侧方花瓣粉红色,喉部有紫色条纹;萼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瓣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下瓣连管状距有紫色脉纹;距细管状,末端不向上弯;柱头三角形。蒴果长圆形,无毛。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
生长环境:生长于田间、荒地、山坡草丛、林缘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明光各地均有广泛分布,可形成丰富的药材资源。有收购历史。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毫米;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厘米,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功效主治:苦、辛,寒。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