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名称

医院知识库

knowledge base

明党参


中药名:明党参(药用部位: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纺锤形或长索形,长520厘米,表面棕褐色或淡黄色,内部白色。茎直立,高50100厘米,圆柱形,表面被白色粉末,有分枝,枝疏散而开展,侧枝通常互生,侧枝上的小枝互生或对生。基生叶少数至多数,有长柄,柄长315厘米;叶片三出式的23回羽状全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伞辐410,白色。果实圆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3毫米,果棱不明显。花期4月。
生长环境:生长在山地土壤肥厚的地方或山坡岩石缝隙中。
资源分布:目前在明光老嘉山、大横山有零星分布。
采收加工:45月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取出,刮去外皮,漂洗,干燥。
药材性状:本品呈细长圆柱形、长纺锤形或不规则条块状,长620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光滑或有纵沟纹和须根痕,有的具红棕色斑点。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皮部较薄,黄白色,有的易与木部剥离,木部类白色。气微,味淡。
功效主治:甘、微苦,微寒。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用于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目赤眩晕,疔毒疮疡。
注评:明党参是华东地区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的特产,明光周边县市区均有明党参的分布,但是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及2012年以来的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均没有在明光地区发现明党参的野生分布。但据汪雨相先生的《嘉山县志》手稿记载,嘉山县在设治之初是有明党参分布的,而且“嘉山境内各山亦产之”;据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资料记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嘉山县每年都有明党参的收购,直至1983还有收购,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明党参在明光市域内消失了。2018年滁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药明党参在明光市境内野生资源的恢复”立项实施,目前在老嘉山、大横山部分地区已可见少量明党参的分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