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名称

医院知识库

knowledge base

蔓生白薇


中药名:白薇(药用部位:根和根茎)
植物形态:半灌木。茎上部缠绕,下部直立,全株被茸毛。叶对生,纸质,宽卵形或椭圆形,顶端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两面被黄色茸毛,边具绿毛;侧脉68对。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近无,着花10余朵;花序梗被茸毛;花萼外面被柔毛;花冠初呈黄白色,渐变为黑紫色,枯干时呈暗褐色,钟状辐形。蓇葖果单生,宽披针形,向端部渐尖;种子宽卵形,暗褐色;种毛白色绢质。花期58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生长于海拔100米左右的花岗岩石山上的灌丛中及溪流旁。
资源分布:明光北部岗地多见分布,南部亦有,药材蕴藏量不大,有收购。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
药材性状:本品根茎粗短,有结节,多弯曲。上面有圆形的茎痕,下面及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根长 1025 厘米,直径 0.10.2 厘米。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苦。
功效主治:苦、咸,寒。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注评:1. 宋《本草图经》及《证类本草》称白薇“今陕西诸郡及滁、舒、润、辽州亦有之”,并附“滁州白薇”图,说明滁州是白薇的道地产区;明《本草品汇精要》也记载:白薇“[道地]滁州”。2. 明光还分布有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也是正品来源。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