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名称

医院知识库

knowledge base

夏枯草


中药名:夏枯草(药用部位:果穗)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基部多分枝,紫红色,疏被糙伏毛或近无毛。叶卵状长圆形或卵形。穗状花序;苞叶近卵形,苞片淡紫色。花萼钟形,疏被糙硬毛,上唇近扁圆形,下唇齿先端渐尖;花冠紫色、红紫色或白色,稍伸出,无毛,上唇近圆形,稍盔状,下唇中裂片近心形,具流苏状小裂片,侧裂片长圆形;前对雄蕊长。小坚果,微具单沟纹。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生长于荒坡、草地、溪边及路旁等湿润地上。
资源分布:明光各地均广泛分布,尤多见于丘陵、岗地。每年都有大量收购。
采收加工: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呈圆柱形,略扁,长1.58厘米,直径0.81.5厘米;淡棕色至棕红色。全穗由数轮至十数轮宿萼与苞片组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内有花3 朵,花冠多已脱落,宿萼二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体轻。气微,味淡。
功效主治:辛、苦,寒。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注评:1. 夏枯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2. 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载有“滁州夏枯草”
药图。3. 明代《本草纲目》云:“震亨曰:此草夏至后即枯,盖禀纯良之气,得阴气则枯,故有是名……时珍曰:原野间甚多,苗高一二尺许,其茎微方。叶对节生,似旋覆叶而长大,有细齿,背白多纹。茎端作穗,长一二寸,穗中开淡紫色小花,一穗有细子四粒。”4. 1960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药志》:夏枯草“主产于……安徽滁县、安庆、嘉山”。可见明光的夏枯草无论是从质量的道地性上看,还是从其野生药材产量上看,都是商品夏枯草药材的一个重要历史产区。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