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
发布时间:
2023-08-16
中药名:南沙参(药用部位: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茎具长柔毛,稀无毛。基生叶心形,大而具长柄;茎生叶无柄,或仅下部的叶有极短而带翅的柄,叶椭圆形或狭卵形,两面被长毛。假总状花序,或有短分枝而成极窄的圆锥花序。花梗长5毫米内:花萼密被硬毛,萼筒常倒卵状,裂片多为钻形;花冠宽钟状,蓝色或紫色,外面被短硬毛,特别是在脉上,裂片长为全长的1/3,三角状卵形;花盘短筒状。蒴果椭圆状球形。种子稍扁,有1条棱。花期8—10月。
生长环境:生长于低山草丛中或岩石缝中。
资源分布:明光各丘陵、岗地均可见分布,主要产于南部丘陵地区。蕴藏量较丰富,是明光地区传统收购药材。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后趁鲜刮去粗皮,洗净,干燥。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 7~27 厘米,直径 0.8~3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和纵沟。顶端具1个或2个根茎。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气微,味微甘。
功效主治:甘,微寒。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注评:1. 明光历史上作为南沙参使用的除本种及轮叶沙参外,还有荠苨(现已命名为新种琅琊山荠苨Adenophora langyashanica L. Zhang & D. Q. Wang,sp.nov.,见后文)及石沙参等,其中石沙Adenophora polyantha Nakai在明光分布较广泛,资源较丰富,其与沙参的区别是:石沙参叶常呈狭披针形,花多偏向一侧,花盘被疏柔毛;而沙参的叶常呈卵圆形,花不偏向一侧,花盘无毛。2. 2020年版《中国药典》载中药南沙参的来源为沙参和轮叶沙参,荠苨及石沙参只能作为南沙参的混用品。3. 明光为野生南沙参的重要产地。2011年7月,69岁的明光市三界镇老三界村民张家和老汉在一水塘埂边采挖到一株沙参,根长35厘米,上端最粗处周长13厘米,重达750克,堪称沙参中的王者。4. 商品南沙参需去粗皮,未去粗皮者不符合药典规定。5.《500 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收载南沙参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主产于贵州湄潭……嘉山、定远、来安、青阳
等,以安徽、江苏所产质佳”。 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汇编》记载,南沙参“以安徽、江苏、浙江所产质量为佳”。7. 沙参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中品,宋代《本草图经》云“沙参……江淮、荆湖州郡或有之”。明代《本草蒙筌》:沙参“江淮俱多”。说明自古以来江淮之间就是南沙参的主要产区。8.《政和本草》所载“滁州人参”疑为沙参 Adenophora strictaMiq.。
相关附件